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科技要闻

科技黔行 创新有我︱贵州:科学知识“精准滴灌”进万家

一张张废弃的纸板、一个个塑料瓶盖,经过拼凑,摇身一变成了空气火箭、空气动力车、摩天轮……在贵阳市云岩区微型科普馆,同学们在科普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了“废旧物品变宝”的乐趣,看着自己制作的作品,孩子们脸上全是笑容。

12月9日,云岩区微型科普馆正式开馆,将通过展示和教育活动不断提升辖区内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培育青少年的科学兴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零距离”触摸到科学技术,让辖区里的“科技味”更浓厚。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近年来,贵州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多彩的科普交流活动,引导科普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工厂、进家庭,推动科普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助推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2022年,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9.13%,比2020年提高了1.91个百分点。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泳滨说,“我们努力的目标,就是要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为全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素质支撑。”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加大科技普及力度。近日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措施》将从25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全省科学技术普及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2%以上,加快缩小与全国的差距,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11月30日,由省地质博物馆、贵阳生态科普馆、遵义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坝陵河桥梁博物馆、贵州平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基地、凯里城市科普馆等73家成员单位组成的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正式成立,将充分发挥联盟链接和辐射效应,实现科普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助力增强公众科学素质与提升科学素养。

“老师,什么是脉冲星?”“老师,您刚才的实验为什么能让水消失?”近日,毕节市科协科普大篷车走进威宁自治县大街乡嘎基小学、玉屏小学和坪上小学,带领370余名师生体验了奇妙的科学之旅。

从城镇到乡村,从校园到社区,近年来,贵州用流动科技馆来补齐短板,把流动科普大篷车开进贵州的各个角落,以科普展品、科普图片、科普音像制品的形式,直接面向老百姓进行科普,打通了科普工作“最后一公里”。2015年至今,全省科普大篷车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各类科普活动5920余场次,行驶里程超过44万公里,受益群众超过512万人次。

在科学教育领域,科学老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前不久,2023年贵州省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在贵阳开班,全省210名科技辅导员集中“充电”,学习如何设计科学活动,如何通过课程渗透、传递知识,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西南州兴义市笔山小学的科学老师朱春生表示,“对于我们基层的科技教师来说,这样的培训非常有意义。既可以学习到授课专家们优秀的教学经验,又能与其他老师互相交流学习。回去后,我将把本次培训中学到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带动全校青少年一起走进奇妙的科学世界。”

“科研是一个积累过程,不是瞬间就能有重大发现,有时候需要一段时间甚至长期的积累。”11月24日,云南大学教授钱声帮围绕“发现宇宙”这一主题,为金沙县数百名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向同学们讲述科学家身上扎实的学识、严谨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这是滇黔携手打造科技帮扶的又一次生动实践。自2021年以来,民进云南省委会与贵州省科协集聚专家资源,助力贵州天文科普工作发展。金沙县思源实验学校学生肖浩男听完讲座后说,“科学家们追逐梦想、脚踏实地、勇于拼搏的精神令人感动,今后我将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努力追逐我的科学梦想”。

厚植科学土壤,夯实创新之基。面向未来,贵州将继续围绕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不断加强科普阵地建设,着力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全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促进科学热情和创新智慧充分涌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凝聚起磅礴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举报】 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 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