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科技要闻

贵州:科技小院里播撒希望的种子

寒假将至,在贵州七星关刺梨科技小院里,贵州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们依旧忙得热火朝天。依托小院自主发明专利,他们正在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刺梨机械化简易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以期在全省推广应用,助力乡村振兴。

小院首席专家、贵州大学教授鲁敏说,自成立以来,小院师生围绕刺梨栽培与育种开展创新攻关和技术服务,实现刺梨种植由粗放型经营向精准化管控的跨越。与过去常规种植管护相比,产量提高了34.9%,品质提高了46.2%。

“科技小院”全称为“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贵州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泳滨说,近年来,全省28家科技小院瞄准贵州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扎实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科技小院逐步成为贵州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抓手和重要平台。

数据显示,自2021年4月首批科技小院在落地以来,全省科技小院累计入驻及参与指导专家77人,培养学生213人;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农民培训430场,惠及农业生产人员达38639人次;聚焦农民科普,小院驻场学生发表科普文章38篇,举办科普宣传活动93场;立足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53篇,申请并发布专利48项。

科技小院里孕育着广袤乡村的美好未来。在贵州清镇茶叶科技小院,通过师生的努力,示范区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控效果达到85%以上,茶青产量提高了20%以上,2023年辐射带动全省其他县市建设示范基地16个,核心示范面积达4200多亩。

贵州省农村专业技术研究联合会理事长钱斌说,全省科技小院围绕“一县一院,一院一产,一产一品”主定位,聚焦12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农业技术研究,持续推动高校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走进田间地头,打通农技传播“最后一公里”。

“良种”配“良技”,增产又增收。经过几年探索,贵州赫章柯乐猪科技小院“贵农黑猪”新品种培育取得较好进展,初产母猪产活仔数平均11.6头,哺育率达96%。贵州长顺蛋鸡科技小院通过疫病攻关也取得不俗成绩,蛋鸡产蛋量从每年75枚提高到140枚,成活率从67.5%提高到91.5%。

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关键靠人才。贵州息烽鲈鱼科技小院在探索山地渔业发展模式中突破斑鱯人工繁殖技术,使这个国家二级重点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不再面临灭绝风险。

目前,鲈鱼科技小院培养的9名学生中,1人为在读博士,其余均为研究生。小院成员、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研三学生蒙庆米表示,毕业后将继续投身水产领域作贡献。

“科技小院既培养‘新农人’,也打造‘土秀才’。”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陈超说,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一部分入职大北农、新希望、山花乳业、黄牛集团等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一部分入职基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等单位,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持续提供人才支撑。同时,通过与农户合作模式,开展零距离技术传播和社会服务工作,培养一批懂政策、有技术、会管理的科技农民,实现“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

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校科研,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中焕发出创新力。近年来,全省科技小院从降低育种成本、加快育种进程等方面攻关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多元化、效益化发展。

科普资源下沉,让科技服务更接地气。“进行刺梨杂交时,要对杂交的花朵套袋,在日常除草和剪枝时,不能碰到杂交过的花朵……”毕节七星关刺梨科技小院常态化组织农民开展现场观摩、科技农民培育与线下技术培训等,受益人数达8000余人次。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贵州省科普创新服务中心主任曾容表示,科技小院的师生团队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采取“现场讲解+田间指导”模式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让教授变“农民”,农民变“专家”,打通科技助力农业产业振兴的肠梗阻,有效提升了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

“小院虽小,潜力却大。”杨泳滨说,科技小院作为联系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的第一站点,要继续充分发挥专家和研究生的作用,深入基层,扎根农村,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服务农户及农业生产组织,努力做到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既能“开花”又能“结果”,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举报】责任编辑:三石-NB33102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关键词: 贵州 小院 种子 科技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